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课标解读】本节课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认识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而比较和把握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基础知识整合】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1)1915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2)1918年召开,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二、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1)开始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3000余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等口号,揭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2)获得发展: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3)初步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历史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理解概念】1.“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处置战败国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读:是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易混易错】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相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2.不同: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屑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解读与点拨】材料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