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网络资源建构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舞台蒙城县许疃中学曹金桥摘要: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许疃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舞台蓄积展开。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实例:2012年9月许疃中学做过一项调查,该校在读学生1154人,其中,留守儿童896人,占学生总数的78%。留守儿童中,比例最高的是七年级,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7%。在对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的习惯令人担忧。他们的性格孤辟、自私、心灵是自我封闭的,而且行为道德的缺失严重,乱扔果皮、纸屑等脏物,在校园内玩耍时不论场合出口成“脏”,令同学厌恶,令老师头痛。甚至部分留守儿童染上了吸烟、偷窃、晚上泡网吧的恶习。一、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分析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很多人走出农村,涌向城市。但由于收入不高,居无定所,他们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更加挂念着留守在家的孩子。这些留守下来的儿童多半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寄养在亲戚家,在品德教育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基本属于真空状态,作业没有父母的督促,胡弄爷爷、奶奶,造成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马虎完成了事。由于父母亲情长期疏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思想上不能经常与爸爸、妈妈沟通,行为上缺乏父母的引导与纠正,学校教育又偏于时段,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儿童心理的关爱只是面上的,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那些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娱乐场所对儿童的诱惑巨大,一系列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封闭的性格和一系列道德缺失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一些留守孩子群体中滋生许多令人揪心揪肺的案例。那些弱小无助的留守孩子,或发生不该发生的意外死亡,或导致本可避免的终身伤残,或性格孤独怪异,或抑郁悲观,或自艾自怨,或自暴自弃,或堕落沉沦,或违法犯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外出打工家长的心愿,相反孩子的不良习性或误如歧途,不仅会毁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更会毁了一代人。二、对策与思考(一)、关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与思考留守儿童最大的隐患在于安全,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工作成为了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入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关注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践行教师新《道德规范》的标准,是维系农村建设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问题。为此,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亲人联系卡。对全校的留守儿童以班级为单位登记造册,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要确保一个不漏。在摸底登记时要摸清楚这些留守儿童父母的相关信息,如家长姓名、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教导处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2、加强监护人的安全指导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汇报会,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监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提升育人水平。3、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学校要联系其他部门,不定期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严肃查处侵害留守儿童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案例,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