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知识链接】(一)什么是城市化概念:人口向__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_______、乡村变为_____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推力因素主要来自_________城城市化的动力市拉力因素主要来自__________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比重来表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意城市化不仅带来了__________的变化,还带来了______方式、义________方式、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作为一种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以后2、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_”形曲线3、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______、发展较________世界城市中期加速阶段:_______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化进程阶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_____,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____段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大城市人口(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________日益扩大,______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生物圈:影响生物,使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产生不利土地资源:工业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____影响影响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表水圈:城市设施使、、、产生再分配现大气圈:城市工业废气影响和改变城市气候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污染、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_______________.改善的措施是__________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种良性循环。【自学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分析下表,回答1~2题。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甲3565100乙6535100丙8020100丁9010100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3.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读甲、乙两图,完成4~5题。4.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5.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________阶段()A.ⅠB.Ⅰ和Ⅱ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下图完成6~7题。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A.①时期B.②时期C.③时期D.④时期7.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后期阶段9.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图所示的含义是()A.大城市小型化B.郊区城市化C.集中城市职能D.城市乡镇化11.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