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二课秦国的崛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难点】(1)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2)商鞅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与宗法制和联系在一起。(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军功爵制(1)背景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与地位。②战国时已开始实行,并和官制紧密联系。(2)内容①制定爵,按功授爵。②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3)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②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创造了灵活用人机制。③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提示: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2)建国:公元前771年,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2.“虎狼之国”(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2)表现:公元前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3)影响①六国采取“”运动。②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典型例题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答案:D三、商鞅虽死秦法未变1.商鞅之死(1)原因①变法侵犯了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③公元前338年,去世,商鞅失去支持。(2)过程①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②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2.秦法未败(1)表现①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③变法时期形成的的风气得以延续。(2)影响:秦国实力增强,兼并战争开始演变为统一六国的战争。【课堂小结与反思】【互动释疑】1.如何理解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提示: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2.从商鞅变法中我们有何认识?提示:(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3.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地位的变化方面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提示:(1)实行按才能或功劳大小选任官吏的赐爵制,使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改变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2)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威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其成为傲视群雄的强国。(3)使秦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不断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2)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变法中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行。(4)秦孝公重用并支持商鞅变法。(5)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6)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课后作业与练习】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2.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