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19世纪60——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特征】:(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维新思想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单元知识框架】: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列强侵华战争;;;2、社会变化;1)社会性质: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①洋务派兴办和,冲击着自然经济;②中国工业出现;③甲午战后,列强加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3)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产生;二、各阶级的救亡图存;1、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民族资产阶级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考点一洋务运动一,基础知识:1、洋务派、顽固派代表及主张;1)产生的背景:;2)人员的来源:洋务派为实权官僚;顽固派为腐朽贵族官僚。【重点优化】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运动;主张代表目的根本目的洋务派顽固派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实质是在的分歧,是在对待外洋事物上的差异。2、慈禧的态度及原因;——暂时支持派的态度。原因: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的洋务派。【延伸拓展】洋务派与列强的关系;①从洋务派的初衷看:带有抵御外侮的目的,具有爱国的性质。②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看:抽掉了“制夷”的内容,而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革命,具有反革命的性质。③从对外战争来看:洋务派奉行避战自保的妥协方针,直接导致了对外战争的失败。【重点优化】比较洋务派、顽固派、抵抗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区别;阶级属性:前三者属于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利益。主张: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但限于领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且付诸。顽固派主张利用抵抗侵略。早期维新派在学习西方上,强调的学习。3、洋务运动兴起时间、势力、推动机构、宗旨;兴起时间:19世纪年代;势力:掌握地方实权的和;推动机构:;(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宗旨:;【重点优化】洋务运动得以推行的原因;①洋务派握有地方实权;②总理衙门的推动;③慈禧的支持;④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4、洋务运动的内容;①前期(60~70年代)主要兴办。(旗号:)②后期(70~90年代)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兴办。(旗号:)③筹建海防。(三支海军,一个机构)④举办,派遣。(影响深远)【重点优化】洋务企业的特点和性质;——性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军事工业的特点:生产方式兴办产品管理目的——民用工业的特点:生产方式兴办产品管理目的——但在组织管理与产品用途上,还受封建统治的直接控制,具有明显的性。【延伸拓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异同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相同生产方式不同生产目的经费来源点管理方式5、洋务运动的破产;1)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2)原因:西方;顽固派;洋务派;根源;【重点优化】洋务运动的评价;1)性质;2)结果;3)作用:积极+消极;例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开中国近代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1)经济近代化的起步;2)军事(国防)近代化的起步;3)教育科技近代化的起步;——注意其实质方面,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思考1】中国开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为什么落到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务派)的身上?①当时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②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