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课堂用学习目标1、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1、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点。学习难点1、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的分析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自主学习。2、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可与同学讨论也可问老师。学习过程学习笔记【课前自主学习】注意: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的过程(1)(2)(3)(4)2、统一的意义⑴⑵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重点掌握)史料链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3、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一)地方的政治体制---郡县制1、出现时间:2、主要内容:(1)郡是的地方行政区划。(2)县隶属于。县级以下有“______”、“________”3、特点:(1)郡县长官一概由________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形成_______的形式4、作用及意义:(1)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2)是________________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二)中央的政治体制1、皇帝制度的确立:(1)确立“皇帝”称号: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2)基本特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2、三公九卿制的确立(1)官职设置:“三公”指;(2)职能:(掌握三公职能)①丞相:协助皇帝;②太尉:主管;③御史大夫:是的助手,负责系统。(3)运行方式:大臣以“”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1)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2)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3)这一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课堂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探究1结合初中历史知识探讨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探究2: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划分标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__________划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历史作用共性(联系)①都是古代重要_________________.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探究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思考回答:(1)王绾提出什么主张?(2)李斯反对王绾主张的理由是什么?(3)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果如何?]探究4、评价秦始皇(可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价)【当堂检测】1.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2.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