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长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学习内容】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2.近代服饰的变化男子服饰①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成立后流行;③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女子服饰①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②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现在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连衣裙为特征的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军装和盛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陆续出现由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就餐环境、都存在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和调味品开始进入百姓饭桌。(2)经营西式食品的开始大量出现,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①鸦片战争后,在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②20世纪30年代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的新式住房。③西式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媒约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约自主,婚约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现代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习俗①近代:丧礼趋于。②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礼教遭到批判,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探究:结合本课内容,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一.选择题1.1840年初,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浦滨一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这反映了中国﹙﹚A.西式建筑最早出现于租界地区B.北方城市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C.南方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D.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羊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变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传统服装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式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了()A.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的不同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4.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6.在清末民国初年,在社会上不可能出现的是()A.民国成立时孙中山自称“朕”B.人们穿着西装祭拜孔子C.李小姐穿着旗袍拍了一张照片D.在广州吃到了中西“大菜”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英国人阿绮德·立德在《蓝色长袍的国度》一书中叙述过这样两段话:“在福州的一次集会上,许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