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参与式教学在数学课的具体运用顾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数学。数学课中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恰能体现以上活动。参与式教学法与以往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向导,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与式的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发现、主动参与操作、归纳乃至猜想。学生只有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才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知识。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特别是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以下成功之处:一、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深刻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探究心理,好新、好问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探索,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参与式课型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适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数学课堂,在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这种课型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如在教学认识“射线”时,改变以往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射线”,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线射向天空,射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无限”的概念。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自我尝试画射线的活动,再次理解和体会了“无限延长”的概念和含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负担,他们在图形的直观变化中轻松有趣地认识了什么是射线。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和自卑感,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一直是“幕后”人物。然而参与式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情境中开始参与,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评价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学生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首先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把圆柱拼接成长方体,使学生知道圆1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动手、合作探究等过程,充分参与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轻松掌握了知识。三、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个别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促使其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四、参与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听来的知识学生忘记得比较快,课堂上看到的知识学生还是有些记忆的,动手做过、自己经历过的知识学生才能学得好、记得牢。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操作、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记住了知识。参与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会起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参与式课堂教学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参与权,让他们从参与课堂开始,学会参与生活,学会参与社会,即使在参与的过程中失败了,对于参与者来说也是亲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可贵的收获,会令他们终生不忘。所以说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