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张华芬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选自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师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准备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内容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平面图形,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将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的一课。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尚未建立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在活动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1.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2.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于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难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本课教学中以实践操作、直观教学为主,我主要运用了:1、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2、学法: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采用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方法达成目标,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在学习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看面、模棱、量长度、数顶点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使学生学会学习。四、说教具及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学具盒,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平面图形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呢?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学生分类引导今天我们研究立体图形2.揭示立体图形简要总结后,课件显示一些立体实物,有冰箱、各种包装盒,引出立体图形,让学生找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将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然后提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可能说电视、字典、文具盒等,老师不作判断,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疑问: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是不是长方体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便能找到答案,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平面图形,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又便于学生形成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鲜明对比表象,这样导课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进一步教学新知识做好铺垫。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环节三:动手操作,探究特征活动一:欣赏纸盒出示一长方体纸盒,要认识长方体,首先要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摸一摸,说说摸到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给学生直接解释什么是面,什么是棱,什么是顶点。谈话: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们研究长方体,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活动二:研究纸盒看一看:指导学生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纸盒,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出示要求,讨论:1、长方体有几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3.、哪些面相同?学生说老师板书在解决问题3时,提出说因位置不同给长方体6个面分别起名字,引导让学生说出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摸一摸:让学生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得到棱的直观概念,再数一数一共有几条棱,让学生充分交流,怎样数才会不重复,不遗漏,结合纸盒,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相对的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