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戴刚毅“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对于教师来说,珍惜课堂、搞好课堂教学,既是珍爱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是教师珍爱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表现。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改革课堂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即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只能让学生自主地读书、感知,自主地观察、分析、思考,从而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要将自己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明确自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全面贯彻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以“民主”为核心来构建课堂教学,有了这样一个核心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目的就不再仅仅是为了把课本或教参上的“死知识”传授给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高效”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被动的“被追问”者,也不应该放手不管,使自己成为旁观者。一方面应该对学生的观点有明确的态度;同时,自己的看法也应该提供给学生参考。只有师生互动,成为一个在协调民主之上,又有集中的集体,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的方法。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的注意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学生在每堂课中总有注意力并不集中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没有感情的激荡,高潮的迭起,就势必更加引起学生分散其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则兴趣索然,味同嚼蜡,教学效果肯定极差。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手段是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座桥梁,是教师实现其教学目的途径。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和更新,我们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促成教学高潮的形成。如何引领学生学好语文,这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缺憾”的艺术,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改革,需要我们更大胆一些,勇敢创新,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引路人。教学是一个复建筑材料的过程,教学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