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复习•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最初在《莽原》杂志上连续发表,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性散文集。•2、《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3、《朝花夕拾》共十篇,包括《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琐记》《无常》《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五猖会》《范爱农》。•4、狗和猫成为仇家的原因是: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各种动物都到齐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5、“我”仇猫的原因是:(1)猫凡捕食雀、鼠,不一下子吃掉,总是直到玩弄够了,才一口一口吃掉。(2)猫和狮虎同族,却有一副媚态。(3)到处嚷嚷。(4)猫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6、作者借猫讽刺生活中像猫一样的人,猫象征那些天生的娇贵的统治者,要的只是面子;狗的精神就像鲁迅,象征那些忠诚爱国的人士;老鼠并非全部令人讨厌,其实有些隐鼠就讨人喜爱,他们弱小,遭人摧残,人人都可以对他们赋予爱心和同情。•7、《五猖会》主要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8、《琐记》中详细描写的一个人是衍太太,她对自家的孩子狠,对别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她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她鼓励孩子吃冰;让“我”看不健康的图画;鼓励孩子做危险的事情——打旋;孩子跌伤了,用烧酒调水粉,给孩子涂;教我偷母亲的东西。总之,衍太太是一个表面对孩子好却暗中使坏的坏女人,她是一个自私、奸诈、阴险、暗中使坏、多嘴多舌的的坏女人。•9、《琐记》记述了“我”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物铁路学堂的求学经历,揭露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物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在矿物铁路学堂,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长辈反对,如饥似渴的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10、“我”在“雷电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看到的是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穿的烟通,学习内容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一整天是读汉文,一整天是做汉文。•11、《父亲的病》中,第一个名医常用的药引是“经霜三年的甘蔗和芦根”;第二个名医叫“陈莲河”,他开的药引有“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本文通过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揭示了这些所谓的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12、《二十四孝图》,作者义正词严的对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谴责,文中提到的二十四孝图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其中,作者表示怀疑的是“哭竹生笋”“卧冰求鲤”,作者表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作者感到恐惧的是“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图》形象的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外貌描写的是范爱农,表现了范爱农愤世嫉俗,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14、文中写了范爱农的主要事件有:(1)恩师被杀,极度悲愤,开始觉醒;(2)绍兴光复,心情激动,无比兴奋,对工作充满热情。(3)光复后,换汤不换药,深感失望,备受打击和迫害,被社会环境逼得走投无路,最后自杀。他死的时候是“直立着”,表现他坚贞不屈,不向黑暗社会低头的性格。•15、范爱农是一个外冷内热,有理想、有抱负、愤世嫉俗、爱憎分明的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文中,作者表现了对世人冷漠的愤怒,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革命者和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16、《无常》中,有两个无常,一个是白无常,即活无常;一个是黑无常,即死无常。作者爱的是白无常。白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他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