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方案辽宁省朝阳市第五中学肖敬伟【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建构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课堂教学中,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以及应用这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始终把握以自主建构、互动激发为主,以实现少教多学的目的。教学中先创设情景,再通过实验利用学生思维惯性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展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尝试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对于大气压的测量,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教材没有做必要的铺垫,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覆杯实验现象着手,过渡到想知道大气压能托起的水柱的最大高度,进而联想到换用更长的管子、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来完成实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大气压强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利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内部想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及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2.经历探究大气压强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体验和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了解托里拆利实验。【教学资源】:1.器材学生用:水槽、吸盘、细线、试管、测力计、塑料杯、注射器、空笔管、玻璃板、饮料瓶、热水等演示用:真空玻璃罩、抽气机、气球、平底烧瓶、鹌鹑蛋、杯子、水2.多媒体:(1)大气压托水柱视频、托里拆利实验录像;(2)“神十”发射升空视频。【教学流程图】1教学流程说明:小魔术引课:气球在局部真空环境变大--------设境激趣。活动Ⅰ:通过演示“鹌鹑蛋在长颈烧瓶中上升”这一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共讨论得出大气存在压强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亲自感受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亲自总结出大气压的方向。活动Ⅱ: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学生通过前面的亲自感受,很容易得出:是大气压支持水柱不下落。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相结合,一步步地将实验用的玻璃管加长,来试图寻找大气压强所能托起水柱的最大高度观看大气压托起10米多高水柱的实验视频。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了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P大气=P液=ρ液gh。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水银测量大气压更方便。活动Ⅲ:观看实验录像,学生分析,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小魔术:气球在局部真空环境变大。将充有少量气体的小气球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气球为什么会自动变大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谜底自会揭晓。演示:鹌鹑蛋在长颈烧瓶中上升。观察思考观看、猜想、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Ⅱ寻找测量方法活动Ⅲ观看和分析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的值活动Ⅰ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应用讨论大气压的应用2新课教学共同分析鹌鹑蛋在瓶颈上升的过程,得出空气内部存在压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感受大气压强。(板书)一、大气存在压强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热水作用------使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减少,气压降低,正是瓶内外的压强差促使鹌鹑蛋向上运动。组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二、大气压的方向请学生展示设计的各种实验,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播放动画,介绍马德堡半球的实验。三、大气压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