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Na—23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解析: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燃煤脱硫能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SO2的量,绿化环境能减少扬尘,燃料电池汽车无尾气污染,都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答案:D2.欲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三种元素的化肥,现有: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解析:元素被农作物吸收必须以可溶性盐离子的形式,由所给物质可知施磷肥,只能选③,但H2P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会生成HP或P,而CaHPO4或Ca3(PO4)2都难溶于水,降低肥效,故不可选①与⑤,最合适组合为②③④。答案:B3.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解析:浓硫酸吸水增重,B项错误;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C项错误;浓硫酸吸水、浓硝酸挥发都会使酸液的浓度减小,D项错误。答案:A4.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浓氨水、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水封C.在储存铵态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碘易升华,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解析:A项,浓氨水和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项,液溴易挥发且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加水封;C项,铵态化肥易分解,应置于阴凉通风处;D项,碘单质为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方便取出。答案:D5.下列除杂措施中不能直接达到除杂目的的是()选项主要物质杂质除杂措施A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加热B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钾加入足量稀盐酸D二氧化碳气体氯化氢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解析:KHCO3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KHCO3+HClKCl+CO2↑+H2O,KCl仍然是NaCl溶液的杂质且混入了HCl。答案:C6.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H2SO3、N)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退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上述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C.H2SO3D.N解析:①加热产生使品红退色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H2SO3。②加碱后加热产生NH3,说明有N。③加入氯水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Br-,再加入BaCl2有不溶于HNO3的沉淀,说明此时溶液中含有S,但Cl2能将H2SO3氧化为H2SO4,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答案:B7.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选项气体abcANO2浓硝酸铜片NaOH溶液BSO2浓硫酸Cu酸性KMnO4溶液CCO2稀盐酸CaCO3浓硫酸D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解析:A项不能用NaOH溶液提纯NO2,因NO2与NaOH溶液反应;B项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项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H3。答案:C8.某稀溶液中含4molKNO3和2.5mol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Fe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NO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36LB.28LC.224LD.11.2L解析:硝酸钾与硫酸的混合液,就相当于存在稀硝酸,与铁反应时离子方程式为Fe+4H++NFe3++NO↑+2H2O,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1.5mol铁过量、5molH+不足,计算时以氢离子的量来算,5molH+反应生成1.25mol的NO,NO的体积为1.25mol×22.4L·mol-1=28L。答案:B9.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选项XYASO2H2SBCl2CO2CNH3CO2DSO2Cl2解析:A选项,SO2+2H2S3S↓+2H2O,正确;B选项,CO2不与BaCl2发生反应,错误;C选项,NH3+H2ONH3·H2O、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