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卷(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是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的部分文字,其中直接描述分封制度的是()A.四手共抬一物件B.巡行以卫城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2.(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商君书·更法》中记录了一场争论,针对有人提出的“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批驳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思想来源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3.(2018·浙江衢州四校联考高二下期中)蔡邕曾云:“秦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锋走马日,以篆隶之难,不救其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书是也。”蔡邕所说的这一字体,下列哪一书法家尤其擅长()A.李斯B.王羲之C.柳公权D.苏轼4.(2018·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史料记载唐代四川的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此处的“墨版”()A.采用活字排版B.由波斯传至欧洲C.发明者是王祯D.由印度人传入西方5.“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市”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B.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草市尉”管理C.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具有完备饮食服务设施D.宋代的“市”突破了坊市限制,且对“市”不再监管6.《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名篇出自“风”的是()A.《伐檀》B.《公刘》C.《生民》D.《周颂》7.(2018·3月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宋儒自喜为通天下路程,为亦以晓路称之,其实一步未行,一处未到。”又特别强调“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以下主张与他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B.本心体悟C.心外无物D.经世致用8.(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9.(2018·9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世纪70年代,一位旅居上海的洋人发现,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他能看到的有()①上海周边乡村妇女进城从事缫丝、卷烟等工作②上海一份杂志的封面人物是南通工商巨子张謇③上海与伦敦之间商业讯息可通过有线电报传递④上海轮船招商局开拓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事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18·浙江杭州六校联考高二下期中)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A.此证应颁发于1905年之后B.属于直接史料,对研究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有较高的价值C.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D.这里的“中华国”指的是中华民国11.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他的这种转变说明了()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权威12.(2018·浙江杭州高三上期末)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工业建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纺织业”“青岛”。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D.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13.(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14.(2018·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某学者评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外交政策时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促成了朝鲜战争的停战③参加了万隆会议④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进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5.(2018·3月浙江温州选考模拟)2017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获得丰收。追溯历史,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