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史学素养、史学理论高考命题规律“史学素养、史学理论”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试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2017年课标全国卷的3套试卷中出现了4道该类试题,对此类试题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史学素养、史学理论”具体来看,包括“史料鉴别、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评价、史观运用以及史学常识”等等,大都能够有效考查考生们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史学素养。材料反映了在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角度从经济到政治,再到自然条件,其趋势是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对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认识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历史发展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所以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都可能是合理的,故A项错误;材料的研究对象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对其他国家的观察只是一个研究切入点,并非必须的条件,故C项错误;历史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认识,不能得出哪一认识更可信的判断,故D项错误。2.(2017全国Ⅰ·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史料的能力。题干中的四则材料都反映了唐军在泾州与薛举作战失败的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有的材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故A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根据题干,可知有的材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元帅”,故B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题干中的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材料叙述了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的信息,故D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3.(2017全国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史学的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书编撰经历了从私家撰著到官修史书的过程。官修史书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说明官修史书为政治服务的色彩非常浓厚,即官修史书的修撰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故选C项。官修史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易造成曲笔掩饰,不利于记载及评价、解释历史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故排除A、B、D三项。4.(2017全国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材料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但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选D项。回忆录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可信度比相关研究著作更高,更不能说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A、B、C三项说法均错误。5.(2017全国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