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简案作者:秦晓文(初中语文资阳市初中语文500班)评论数/浏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教学重点】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恰当地选择说明顺序。【教学难点】恰当地选择说明顺序。【学法指导】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掌握根据说明对象恰当选用说明顺序的技巧。3、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仪。2.苏州园林的图片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欣赏山水建筑之美山水建筑的结合体(园林)《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二)结合图片视频初步了解苏州园林。通过用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的美景来激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完图片说说个人的感受。二、分析探究(一)设疑引路,明确学习目的。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什么共同特征来写的?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4.说明山水建筑等一般都采用空间顺序,《苏州园林》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为何要用这种顺序呢?(二)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全文结构层次。全文是一个什么样结构模式。分段见课件。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三)思考,讨论,教师评析(解决问题1-3)(说明:第3题是本文内容的核心,教学结合文本,学生先列提纲,教师范讲某一点,其余由学生自主学习。讲解分别用图片形象地展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四)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1.提问:课文的第二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明确: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总)——具体(分)、整体——局部、主要——次要)2.探究:看拙政园的宣传片,小组讨论:宣传片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与课文有何异同?《苏州园林》同样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作者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没有采用空间顺序?小结:(答案见课件)三、实际运用1.对三贤公园林的一幅图作文:《三贤公园》要求:抓住三贤公园的园林绿化和建筑特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500字。(课内只拟写提纲)(展示三贤公园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分析点评。范例:见课件注:教案只是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