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水排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织布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②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④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A.战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朝中叶以后6.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7.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人奸猾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都是农民出身D.商业对国家提供的赋税少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10.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年份茶(万磅)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0005000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由于()A.首次触及并局部改变了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C.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D.派遣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12、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13.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万余枚增至128.1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民国建立的推动②实业救国的推动③外来经济控制消除④封建社会的终结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15、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B.一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D.解放战争期间16.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A.洋务运动期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