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第二代导学案模板课题:机械效率课型:新知探索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产、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我们前面学习了动滑轮,那么,使用动滑轮一定能省一半的力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要想知道其中的本质原因,请认真学习本节知识。板块一(学法:仔细阅读课本“有用功和额外功”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用双色笔做好记号)活动一:用动滑轮提升两个钩码,观察对比图12.3-3甲乙两幅图,比较拉力做功的构成有什么不同。总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板块二(学法:仔细阅读课本“机械效率”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用双色笔做好记号)1.试写出如何求出机械效率的公式?2.机械效率有单位吗?机械效率会不会大于1,为什么?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活动二:测量用两个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机械效率公式算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那些必要的功?要算出这些功,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请把测量的物理量填在课本P81的表格中。4.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尝试说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想法?对学对子检查独学完成情况:群学合作研讨重难点内容: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方案一:重点内容1、如上图所示,同一个人为了把沙子运上三楼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对沙子做的功是J,对桶做的功是J,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J,对滑轮做的功是J。2、在情况1中,有用功是对做的功,W有=J额外功是做的功,W额外=J,W总=J。3、在情况2中,有用功是对做的功,W有=J额外功是做的功,W额外=J,W总=J。4、在情况3中,有用功是对做的功,W有=J,额外功是做的功,W额外=_________J,W总=J。机械效率η=________方案二:拓展延伸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等图3当堂测评分层达标基础落实★1小红用塑料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塑料桶打捞上来。在这两个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那么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C、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D、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2.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J,总功是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发展能力★★2.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2.从深为5m的井中直接将一桶水提出井口,已知桶重20N,桶中水重80N.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提水,则机械效率为______,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捞桶,则机械效率为______.3.某人用机械做了8000J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有用功的1/3,那么该机械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4..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N.5.安阳四中八年级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3所示(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_____图做的实验,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