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韦胜英一、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二、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我校推行了杜郎口“10+35”的教学模式。“10+35”即在一堂课45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最多只能是10分钟,其余35分钟属于学生的参与时间。在亲历观摩杜郎口老师教学课堂和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上示范课的引领下,在一点一点的模仿与摸索中,教改的局面逐渐打开,于是课堂上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质疑,学生讲解,学生点评,学生教学生,学生修改……我惊奇地发现,学生喜欢这种模式,喜欢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才能。由此可见,教师才是推动整个教育过程发展的领导者,才是实施教育目的的实践者,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为提高课堂效益,我由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演员”变成新模式下的“导演”,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导学案成为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学习的“指挥棒”,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完全由导学案的形式进行体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纲可依,而不是盲目地、漫无目的地学习。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以大纲和中考考纲为依据,除设计本节的基础知识外,还把本节课涉及到的典型试题遵循由浅入深地编入其中。学生通过对导学案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指导作用。(三)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应是知识的探索者,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教具、教材都是学生的。教师只是学生在探索新知道路上的一个助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环境、开展师生沟通交流与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要真正做到给学生自主的权利。1.耐心倾听,给学生“发言权”。实现真正地师生互动,则必须让学生开口说话。我在班内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给学生这样的印象:我参与了,哪怕讲错了,就凭我参与课堂的勇气,师生也为你喝彩。学生的种种顾虑被打消了,教学民主开放了,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的互动,老师的倾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模式。2.积极鼓励,给学生“动手权”。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3.刨根究底,给学生“探究权”。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它提倡的是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路人和倡导者。“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却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真正达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技巧让学生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的良好效果。比如:我在讲“十字相乘法”一节后给学生出示这样的题目:若下列二次三项式①②能分解因式(在整数范围内),分别可取哪些整数值?同学们经过一番自主思考与交流探究,终于用十字相乘,基础知识和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解决了这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