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引言在“十八大”会议结束之后,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与关键。众所周知,林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林业改革也进一步改善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国林业改革在推进与深入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大量的问题,这便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与完善。2现阶段我国林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1改革资金过少,营林方式过于粗放现阶段,我国林业改革在投资渠道中仅仅局限于政府拨款,并没有在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中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要知道,林业改革中资金的投入从本质上决定了林业产业改革的效果,并且牵制了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影响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林业的发展中,由于受到投资资金的限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会受到影响,甚至我国部分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统的管理模式,导致营林的方式过于粗放,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过于形式。近些年,我国一些地方建立了公益林区,但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建立的公益林区在进行改革中无法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种植的兴趣,阻碍了林业的发展与进步。2.2林权流转要求比较高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了解,可以得知林权抵押贷款只能由有资质的森林评估单位所服务与评估。但是,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评估单位的现状分析,我国森林评估单位的数量比较少,甚至在部分基层地区不存在森林评估单位,这种情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额资产评估项目,导致投资人投资无门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林权流转的规定是禁止公益林流转的,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第1页共5页以及管理平台。2.3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国林业改革中离不开制度与机制,现阶段我国针对林权管理以及公益林的管理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很多地区的林业管理机构仅仅为临时机构,这样的人员管理不仅具备较大的流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林权管理以及公益林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连续性。此外,对于我国公益林补偿管理机制而言,仍旧需要进行完善,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公益林的补助比较少,无法真正调动起群众经营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其二,林分质量比较低,其结构缺乏合理性,对森林的整体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与影响力;其三,我国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益林的抚育以及砍伐有所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林农经营的积极性。2.4林权抵押贷款在推进过程中过于困难在我国林业改革之后,虽然提高了人均到户率,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林地的地块比较零碎,并且人均所得面积比较小,用于抵押贷款的金额也不高,这种情况下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林权拥有者的贷款积极性,无法真正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工作。即便在当地能够抵押贷款,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贷款的金额比较小,这种模式下的林农贷款积极性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此外,林业改革之后导致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变得比较繁琐与复杂,加上我国公益林的比重比较大,公益林的抵押贷款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林权抵押贷款推进问题变得非常棘手。2.5其它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林产品市场进行规范,并且强化林业科技服务,作为一项含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林业工作的发展对我国林业改革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在现实情况下,林业科技的转化能力比较低,特别是部分基层单位,在推广科技成果上十分困难,对林业改革的发展起到制约。3深入推进林业改革有效性的措施3.1建立管理机构,逐步完善管理机制第2页共5页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所具备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则需要林业单位积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其中,要积极对林业管理机构进行考核,并与上级部门协商实施编制制度,从而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人员的流动化。此外,还要实施减免税费的措施,将林业改革的减税项目进行落实,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