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数学易错VIP免费

高中数学易错_第1页
1/17
高中数学易错_第2页
2/17
高中数学易错_第3页
3/17
1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集合与命题1.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易忽略A是空集的情况.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例:(1)已知A={x|x2+tx+1=0},若A∩R+=,则实数t集合T=___。(2,+)(2)若A={x|x22}且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42.若AB,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若BA,则xA是xB的必要条件。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A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B。例:(1)“x<1”是“x<1”的条件;必要非充分(2)“a+b>0”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是;a=1,b=2(3)“a+b>0”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是。a+b>1(4)命题A:|x1|<3,命题B:(x+2)(x+a)<0,若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4)3.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证明原命题困难时,可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例:命题:“若两个实数的积是有理数,则此两实数都是有理数”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4.求集合中的元素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例;设集合A={a2,a+1,3},B={a3,2a1,a2+1},若AB={3},则由实数a所能取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1}5.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一般形式例:的区别是什么?函数与方程定义域、值域、解集都要写成集合的形式。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例:(1)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函数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4,4]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例:(1)若已知f(x)在[a,b]上为奇函数或偶函数,则a+b=0;(2)若f(x)为奇函数且f(0)有意义,则(0)=0;(3)函数的奇偶性是.奇函数(4)判断函数f(x)=(x1)的奇偶性为_________________.非奇非偶函数8.(1)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2)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自变量和应变量一一对应的函数例:已知函数,f(x)的反函数f-1(x)=。2(3)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4)反函数的运算应符合先反后代入的顺序f-1(x)是f(x)的反函数,f-1(x+1)不是f(x+1)的反函数,而是先求f(x)的反函数f-1(x),再将x+1代替f-1(x)中的x得到f-1(x+1).例:已知,若函数g(x)的图像与1(x+1)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则g(3)=.解一:解二:设g(3)=m,则1(m+1)=3,(3)=m+1,故9.一条曲线可以作为函数图像的充要条件是:曲线与任何平行于y轴的直线至多只有一个交点;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定义域与值域中元素须一一对应,反应在图像上平行于轴的直线与图像至多有一个交点。函数的反函数是唯一的。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y=f-1(x)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例:函数的反函数为_____.10*.(1)若对一切xD恒有f(ax)=f(b+x),则y=f(x)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若对一切xD恒有f(x)+f(2ax)=2b,则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3)若对一切xR恒有f(a+x)=f(b+x),则f(x)为周期函数,T=|ba|.(4)若对一切xR恒有f(x)=f(x+a)或f(x)=,则f(x)为周期函数,T=2|a|.(5)若函数同时关于x=a和x=b对称,则f(x)为周期函数,T=2|ba|.11.会根据函数f(x)的图象,作出函数y=f(x),y=f(x),y=f(|x|),y=|f(x)|,y=f(x+a),y=f(x)+a,y=af(x)(a0)的图象。例: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与注意表达形式12.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的规范格式:(取值作差,判正负)(作商时注意同号,与“1”比较)设x1,x2[a,b],x1x2,那么例:已知函数在x[1,+)上是单调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a113.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增减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增减性相反.若函数y=(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则它在对称轴的两侧的增减性相反;此时函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变量离对称轴的远近.解“抽象不等式(即函数不等式)”多用函数的单调性,但必须注意定义域.例:若函数y=(x)是定义在区间[3,3]上的偶函数,且在[3,0]上单调递增,若实数满足(2a1)<(a2),求a的取值范围.14.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一条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数学易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教育精品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良的服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