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刘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2、美读课文3、重点字词4、走近老王5、品味老王6、怀念老王7、感悟老王8、关注“老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法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册,学生进入初二学习阶段,对初中生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在学习了本单元《背影》之后,对细腻的情感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记叙文的把握停留在情节新鲜度上,而本文是一篇简洁凝练的记叙散文,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补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2、教学导入:杨绛的自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3、教师结语: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作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本来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鄙视的对象,受人冷眼,而这个时期,却有一位朴实的劳动者,给了作者一家温暖,以及力所能及的小小帮助他一位车夫,杨绛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并让学生找出生字僻字伛yǔ攥zuàn惶huáng恐荒僻pì塌tā败取缔dì骷髅kūlóu翳yì滞zhì笨愧怍kuìzuò思考问题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很苦的人;(522段)说明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凄凉艰难的老王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老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老王的生活“苦”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1、不愿坐他的车;2、叫他“老光棍”;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总结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老王的职业是什么?2、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3、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4、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老王之“善”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事件老王的品质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重感情,讲仁义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知恩必报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