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课本第43,44页例1、例2、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学情分析:移动小数点改变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并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知道小数点移动可以改变哦小数的大小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乘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和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会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观察比较,发现并总结规律。通过类比,归纳等方法掌握规律,并在具体应用规律时探究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方法。教学模式:学、探、练、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解读孙悟空打败小妖的连环画: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应,“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打倒小结: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会发现小数点可以控制一个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和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会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小组合作探究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来数的大小变化关系。3.你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原来的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吗?4.一个小数的扩大(缩小)与乘除法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1.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什么作单位的小数?答: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2.从上到下数字都怎样?答: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3.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的毫米数是什么关系?答: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4.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5.这4个小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4个数的数字相同,即0.009米,00.09米,000.9米,0009.米,有的0和小数点省略不写;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一直向右移动,小数也一直变大,如同金箍棒变大一样。让孩子自己描述小数点移动的情况:9原来在千分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9在百分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9在十分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9在个位;……。教师引导:小数点移动后,小数是怎样变化的?孩子可能有些茫然。引导孩子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即: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想一想:整数是怎样变化的?9×10=90,9×100=900,9×1000=9000。用自己的话说,可以是: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右边的数扩大,左边的数也应该同样扩大。引导孩子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打完小妖后,孙悟空又把金箍棒收缩回去,从9米变到0.009米,请问:小数点怎样变化?答:即9原来在个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9在十分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9在百分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9在千分位;……。让孩子把各小数用分数描述出来:0.9米是9/10米,即9个1/10米;0.09米是9/100米,即9个1/100米;0.009米是9/1000米,即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