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长春版《蜻蜓和蚂蚁》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蜻蜓和蚂蚁》一课是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八版块中的一篇课文。这个版块是以劳动为主题,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蜻蜓在夏日里只顾纵情享乐,冬季来临时,无处安身,后来在蚂蚁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只有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的道理。二、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寓言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寓意.2、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或编排课本剧来表达自己的愿望.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为写作打好基础。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有劳动就有收获.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三、教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指导。围绕重点语句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会说了,才能会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会读书的孩子,才能学到书中更多的知识,才能把书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好。四、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做到充分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五、教学流程:在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用创设情境导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环节(阅读关)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指33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蜻蜓在夏日里逛来逛去都在干什么,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到它当时的悠闲。然后理解词语“转瞬”让学生体会时间稍纵即逝,蜻蜓的这种好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当冬天来临时,纵情享乐的蜻蜓姑娘周围的处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生活实际、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利用造句的方式,让孩子们积累词汇,明白词汇的意思。由此导入第二步,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蜻蜓周围的环境,用一个词语概括(荒凉)学生理解词语,教师出示荒凉的图片,目的是为喧染蜻蜓所处的恶劣环境,找出这一段的重点句子进行理解,了解到当时的蜻蜓真是饥寒交迫,接着让学生想象此时他内心是怎样的?可以用难过、悲伤、痛苦等词语来形容,然后让学生找找书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找到(愁眉苦脸、嘀嘀咕咕)由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写话时有话可写,避免以前的那种拿起笔无话可写的弊病。激发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想象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这样设计更加形象体现冬夏两个季节的不同,给蜻蜓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第三步学习3---7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蚂蚁的对话,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并且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教师做好朗读指导,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如蜻蜓为了求生是怎样对蚂蚁说的,应读出恳求的语气,蚂蚁是怎样回答的,他的回答主要是为了教育蜻蜓,所以应该读出蚂蚁真诚告诫的语气。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读,男生和女生互换角色,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总之,通过多种方法朗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且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重点句子,那就轻松多了。从中也可以体会作者的用意。首先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刻钟接着一刻钟的,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劳动呀?”用“因为--所以”一组关联词连接起来,体会蜻蜓此时明白了自己所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