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历史教案—陈葳人教必修一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对比分析史料研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二、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是本教材的终结单元的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内容包括:美国的“冷战”政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节,它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转变的起点。其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两极走到多级。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三、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学习中也泛泛接触过,并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内容也略知一二,如对“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等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高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四、教学策略:1、以现实带动历史史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2、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为教学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在思中学,在学中思。进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1江苏省南通中学历史教案—陈葳人教必修一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互动开放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问题:世界近现代史上,曾出现哪几个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二)讲授新课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冷战”是美国战后霸权政策的重要体现。什么是“冷战”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定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引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