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湖南岳阳鹰山小学刘桂云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册的内容。学习完表内除法后,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于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体验及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体验、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白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这样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设计思路本节课力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操作中探究、创造,使学生乐学、会学,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生动的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请同学们在1分钟内,在纸上画三种图形,依次重复画下去。只要你告诉老师你画了多少个图形,老师不用看就能很快猜出你画的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接着学生踊跃让老师猜,老师很快猜对。这时老师适时引入:“怎么样,佩服老师吧?如果有人画了1000个图形,我也能很快猜出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想不想拥有这神奇的本领?好,这神奇的本领就蕴涵在今天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都想拥有这神奇的本领。2、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对比、探究。如在活动1与活动2的操作、对比中,学生深刻体验余数产生的实际意义及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注重现实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观察感悟、猜想、验证这一历程,让学生深刻体验:在有余数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课件模拟六.一联欢会场摆花的过程,层层推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深刻体验到:当七.每组摆5盆花时,余下的盆数只可能是1盆、2盆、3盆、4盆,不可能是5八.盆、6盆、7盆......。在这形象的感知过程中,学生会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产九.生一些猜想,进而,在下一环节中又把相关的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算十.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学生由原来的猜想上升到验证过程,于是深刻体验到:十一.在有余数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4、精彩的练习既呼应导入又让学生热情洋溢。如:最后一个练习:神奇本领揭秘,首先师生一起揭秘神奇本领,然后是小组活动:运用神奇本领互相猜。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2.在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考一、游戏导入,激发求知欲。1、师:请同学们在1分钟内,在纸上画三种图形,依次重复画下去。只要你告诉老师你画了多少个图形,老师不用看就能很快猜出你画的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信吗?2、学生让老师猜。学生踊跃考老师,老师很快猜对。3、适时引入:怎么样,佩服老师吧?如果有人画了1000个图形,我也能很快猜出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想不想拥有这神奇的本领?好,这神奇的本领就蕴涵在今天的课堂中。【设计意图:通过这看似神奇、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为后面发散、精彩的练习买下伏笔。】二、探究余数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一)活动11、师: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用几根小棒?(生:3根),好,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活动1。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总结,并课件演示由摆三角形的过程得到除法竖式。【设计意图:活动1的设计既是复习,又是为了与活动2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二)活动21、小组合作完成活动2:活动1:用15根小棒摆独立的三角形,最多能摆几个?请操作摆,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横式:竖式:3除数151505被除数5乘3的积商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怎样用横式和竖式来表示?A、展示学生横式的写法,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表示。生1:15÷4=生2:15÷4=3生3:15÷4=3剩下3生4:15÷4=3......3说说各种写法表示的意思,并评价。师: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对?生:生1、生2的表示不对,生3、生4的表示完整。师:哪种方法表示更简洁?引出写法:15÷4=3......3,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