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灰霾天气及其主要危害(一)灰霾天气及其形成原因1.“雾”“霾”及“灰霾天气”概念辨析“霾”是一种与“雾”相似但又不同的天气现象。从气象学上看,“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小细水滴(或冰晶)的集合。按国际气象组织的规定,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气象部门在工作实践中,一般根据雾天对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将雾分为轻雾、雾、大雾、浓雾及强浓雾等几个等级。而“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的核心物质虽然都是灰尘颗粒,而且大都由灰尘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组成,但二者存在很大区别:(1)相对湿度不同。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则在80%以下;(2)能见度不同。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称为轻雾。而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了[①];(3)颜色不同。从颜色方面来看,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而霾则有点发黄的颜色[②]。因为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易散射波长较长的光,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在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的地区,霾可以频繁出现,又主要呈橙灰色,而且城市污染大气气溶胶中有许多黑碳粒子,因而人们也将其称之为“灰霾天气”。[③]2.灰霾天气的主要成因分析灰霾天气作为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灰霾天气是一种区域性复合污染,主要受空气质量、气象状况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空气质量方面来看,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指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不同于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指标,它不是单一物质,来源比较复杂,既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PM2.5的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植物花粉等。但是,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一部分来自工厂、城市生活、机动车和秸秆燃烧直接排放的烟粉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等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虽然灰霾天气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自然排放和人为排放,但是在一段时期内,无论是自然排放还是人为排放的气溶胶粒子,在总量上是大致稳定的。灰霾天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静小风、强日照和低相对湿度。严重的灰霾天气无一例外地都出现在边界层强逆温的情况下,逆温层如同一个锅盖,限制其内物质的扩散和稀释;另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下垫面属性改变,也使得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物理结构在发生变化。可见,灰霾天气之所以常常产生于大城市,是因为城市扩散条件较差,使得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并在近地面积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就容易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灰霾。(二)灰霾天气的主要危害灰霾天气因为常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危害,被世界公认为灾害性天气:(1)影响交通安全。科学家研究表明,PM2.5具有很强的消光作用,从而直接导致地面能见度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2)导致气象变异。现实中出现的灰霾天气,很多是由于PM2.5随大气环流的远距离输送而造成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容易影响当地气候变化,出现反常气象状况;(3)损害人体健康。医学研究表明,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等,它还能携带空气中的病菌、重金属等物质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呼吸、生殖和神经系统。当然,灰霾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社会危害的现实性,更在于其风险后果的平等性,即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人人都有可能遭受灰霾的侵害,正所谓“灰霾面前,众生平等”,令人“谈霾色变”。[④]二杭州的灰霾天气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