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冯玉琴授课教师:冯玉琴上课时间:2010.9.21-24教学目标1、能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能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能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4、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概况出陆地生活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教学难点: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思考下列各题:1.与陆地环境相适应,陆生动物主要具有下列特点:(1)体表:一般都有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角质的、昆虫的等。(2)运动:一般具有和的器官,比如节肢动物的足、哺乳动物的四肢,用于、、、、等多种运动方式,大大扩大了陆地生活动物的活动范围,便于和。(3)呼吸:一般都具有、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用呼吸,大多数动物用呼吸。(4)神经:一般具有发达的和,能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做出灵敏的反应。2.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蚯蚓生活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为食;身体由构成,身体分支对蚯蚓的意义是;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有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许多小突起,这是,作用是;蚯蚓靠完成呼吸;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深层土壤中。3.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1)体表:体表,有作用。(2)呼吸:用呼吸。(3)血液循环:家兔的血液循环系统与人体基本相似,以及分为四个腔:、、、,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4)体温:家兔体温。(5)生活习性:以为食,与此相适应,牙齿分为和,发达。虎狼的牙齿除了门齿和臼齿外,还有,作用是撕裂肉食。(6)四肢:前肢,后肢,适于兔的。(7)神经:兔有发达的及遍布全身的,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4.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种,除极个别各类外,都具有等特征。5.对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和是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使动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二、释疑解惑(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1)爬行动物有鳞,(2)昆虫有外骨骼。2、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觅食和避敌。3、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除外)。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二)蚯蚓:环节动物1、生活习性: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已枯叶、腐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2、外部形态:身体分节(体节),有环带(靠近头部),腹部有刚毛,体壁有粘液。注:体壁密布毛细血管,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潮湿的土壤深层。(三)兔:(家兔的结构重点讲述牙齿的分化、发达的盲肠、调节体温的能力。)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1、外部形态:体表有毛,有保温作用。2、内部结构:(1)牙齿: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狼有犬齿:用于撕裂食物)(2)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保温---恒温动物),发达的大脑和发达的四肢,反应灵敏注:哺乳动物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四)动物栖息地的保护1、陆生动物基本的环境条件: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质疑:老虎、大熊猫的数量在减少P18,这是为什么?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缩小的速度更快。小结:陆地生活的动物,要有适应不同于水环境的各种特征,如保持体内水分的蒸发、在空气中呼吸的能力,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结构和器官以及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对复杂的环境做出反应。环节动物蚯蚓和哺乳动物兔是两种较为典型的动物。此外,动物栖息地越来越少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口增长过快将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更小,威胁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三、反馈练习:1、家兔的消化管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A.消化管长、盲肠发达B.消化管长、盲肠不发达C.消化管短、盲肠不发达D.消化管短、盲肠发达2.下列哪种动物不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