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预习学案[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和危害。难点:认识分析甲午战争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及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自主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侵略、夺取、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2)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这是继《》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3、影响:(1)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3)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的斗争。(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原因:(2)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和发起猛烈进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这是帝国主义家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巩固总结】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1)这个口号是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