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号:12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必修一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编写人:张书林庞小兰徐明菊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通读课本,独立完成预习内容。“我的疑问”填有疑难的题号、问题。注意教师或同学批改中指出的问题。2.课堂:主要解决预习发现的疑难问题。注意导入、课题解读、学习目标解读、知识梳理、疑难点拨、合作探究(分层讨论2分钟完成,BC层同学展示3分钟,A层同学点评其他组展示2分钟,教师点评1-2分钟)、情感升华、当堂检测(基本知识记忆理解)、本节课总结九个环节。3.课后:错误反思需记载在题中,“总结提升”填本课知识结构(知识树)、分析问题的技巧,当天收交。【学习目标】课标: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1.知识与能力: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2.过程与方法:材料研读。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国家的完全独立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课文阅读】1.简要列举甲午战争的原因、大事。1】原因:2】大事:2.简要列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大事。1】原因:2】大事:3.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危害影响4.阅读地图册20-21页,了解甲午战争、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大体概况。5.易错点:1】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2】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了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课前练习】1.当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时候,江苏又有一座城市被迫开放,这座城市是A.南京B.苏州C.南通D.连云港2.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3.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①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4.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5.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并加入WTO,这是世界送给新世纪中国的两份“贺礼”;一百年,西方世界也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中国人民无法接受的“贺礼”,这份“贺礼”是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B.日本强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列强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6.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7.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8.《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A.赔款两亿两白银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开通商品岸D.割让台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