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0孤独之旅VIP免费

10孤独之旅_第1页
1/28
10孤独之旅_第2页
2/28
10孤独之旅_第3页
3/28
曹文轩简介作家指导阅读: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了解作品《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读课文•要求: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有感情的品读文章,品味语言,思考本文的情节內容,文题含义。人物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少年杜小康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一、整体感知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杜小康)在(孤独)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1、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2.阅读小说,理清故事的情节开端(1):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2—27):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高潮(28—49):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结局(50—52):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二、个性彰显二、个性彰显——把握人物的心路历程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他的心路历程。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感到茫然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感到害怕3、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镇定下来。缓解恐慌4、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依然恐慌5、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感到孤独6、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面对孤独不再恐慌7、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长大了,坚强了。长大坚强感到茫然心理描写展现成长过程心理描写展现成长过程感到害怕缓解恐慌依然恐慌孤独逼近面对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强成熟刚刚出发时:到达芦荡时:成长之旅心理变化过程:芦荡安顿后:住段时间后:雨后天晴时:不成熟杜小康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独单调不再忽然地恐慌坚强三、我懂我说如何理解“孤独之旅”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旅: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旅: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题目既指出父子二人一段寂寞孤独的放鸭生题目既指出父子二人一段寂寞孤独的放鸭生活,也指小主人公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活,也指小主人公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