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北區水源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下學期二年級生活課程領域教學計畫表設計者:二年級教師群起訖週次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十大能力指標一、二社區探索1-1學校附近1-1-1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2-1-4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的角色。2-1-5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4-2-1藉由生活的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6-2-5透過表演,體認自我與社會、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7-3-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7-3-3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如大小、明暗⋯)。7-3-4比較一些圖或實物中,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7-3-6將對情境的多樣觀察,說出一個意義的事件(如風太大了葉子掉滿地,木板吹倒了⋯)。1.透過「認識學校附近的環境」活動後1認識學校附近環境的特色。2知道學校附近場所、公共設施的位置與方向。2.透過「認識學校附近的居民」活動後1認識學校附近的生活形態。2學會與學校附近居民互動的方式。3.透過「繪製學校附近的平面圖」之後1知道平面圖的意義與應用。2學會辨識學校附近道路的位置與方向。4.演唱歌曲向前走之後1能以正確的口型發聲咬字,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2能感受進行曲般的歌曲風格,唱出活潑生動的表情,表現出探索前的心情3以肢體動作表現節奏。1.認識學校附近的環境2.認識學校附近的居民與互動方式3.繪製學校附近的平面圖4.演唱歌曲向前走6明信片大小的紙張、軟性磁鐵、彩色筆、圖畫紙、空白書面紙、寬的牛皮膠帶或紙膠帶、麥克筆、明信片大小的紙張、軟性磁鐵、學校平面圖、學校的公文封、各種場所的平面圖、印有家中住址的信封或帳單、教學CD、錄影帶、手鼓。●用文字描述或圖畫繪出社區環境的特色。●畫出和表演出一位社區居民的特徵或生活方式。●表演和社區居民打招呼的方式。標示至少兩個學校周圍景觀的位置。●介紹平面圖中某一地點的生活經驗。●以正確的口型發聲演唱,並唱出生動活潑的表情。【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4.表達、溝通與分享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7.規畫、組織與實踐9.主動探索與研究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起訖週次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十大能力指標三社區探索1-2探索之旅4-2-1藉由生活的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2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像力,以從事基礎性視覺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4-2-5藉由語言、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等方式,表現自己對樂曲的感受。4-2-6在共同參與戲劇表演活動中,觀察、合作並運用語言、肢體動作,模仿情境。4-2-7利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與他人搭配不同之角色分工,完成以圖式、歌唱、表演等方式所表現之團隊任務。5-2-1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5-2-2體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自己的感受。5-2-5對各類型的兒童表演活動產生興趣,並描述個人的想法。6-2-1參與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環境的文化特質。6-2-2蒐集各種喜愛的圖片、小飾物,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間。5-2-6培養觀賞藝術活動時,表現出應有的秩序與態度。1.透過「社區探索隊出發了」之後1瞭解進行探索活動時的應注意事項。2學會如何利用工具蒐集資料。3培養注意周遭人事物的能力。2.分享探索心得之後1能判讀並修正平面圖與實際情形的差異。2能運用平面資料表達各地點的行進路線。3能表達對周圍環境的感受。3.製作立體社區之後1學會利用摺、剪、貼的方法,做出立體的建築物和社區的設施。2以遊戲方式,作各種紙盒堆疊造形的嘗試與體驗。3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4.表演「不一樣的社區」之後1能伸展身體的各部位做暖身活動。2能以肢體表現動與靜的狀態,及不同的速度。3能專注的聆聽指令想像情境,並即時反應以肢體表演。4能與同學合作以肢體表現景物造型。1.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