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大师工作室”工作总结一、“晨光工作室”概况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成庄矿在“五高”现代化精品矿井建设征程中,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乎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尤为注重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业技能、善于解决现场问题的岗位技能人才队伍。2011年11月,成庄矿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晨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以“技能大师”为引领,以“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技能转化”为目的,紧紧围绕“员工培训、小改小革和现场攻关”三大基本任务,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以更好的发挥岗位技能人才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引领作用。2012年5月,“晨光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先后授予其“煤炭行业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晨光工作室”的创建者和技术带头人张晨光,1994年毕业于晋煤技校,同年分配至成庄矿运行工区工作至今,曾获“兖矿杯”第三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矿井维修电工第一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煤炭系统创新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高级技师津贴。工作室其他成员包括:焦海峰,1997年毕业于晋煤技校,同年分配至成庄矿安装工区工作至今,曾获“晋城煤业杯”第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第一名,享受省政府高级技师津贴;连永强,199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管理专业,第二年分配至成庄矿运行工区工作至今,其《论提高拉线闭锁装置的安全运行》一文在矿井供电技术学术研讨中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王琨,1994年毕业于晋煤技校,同年分配至成庄矿矸井工区工作至今,2001年在首届“集团公司岗位技能月”活动中获得综采维修电工第一名,曾获“山西省属企业‘转性跨越’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晨光工作室”占地近1000平米,分理论教学区、多功能电子试验区和实操车间三部分。教学区包括多媒体教学区和办公区,主要用于开展理论教学;多功能电子试验区包括电子试验室、PLC实训室和配电演示实训台等,主要用于技师、高级技师培养,教授学员PLC编程、变频器系统参数设定与调整、自动化控制设计和利用工业以太网对井下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远程诊断和故障处理等;实操车间配备了井下各类开关和系统控制设备,主要用于中级以上电工的实操能力培训,教授学员各类开关的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二、工作开展情况(一)高技能人才培训技能人才培训是“晨光工作室”的重要使命之一,工作室以大师团队为引领,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着眼现场技术应用,将生产设备搬上讲堂,以实操培训、名师带徒、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矿井维修电工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晨光工作室”实行“3×5”和“8+3”的培训时间制,每月培训5天,3个月完成实训;白天8小时学习设备实操,晚上3小时进行理论学习、学教互动和经验交流。工作室的培训模式:一是开展基础培训,通过对电器设备进行拆装,使学员熟悉掌握设备结构和性能,提高设备拆卸和组装速度。二是学习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点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教师设故障、学员互设故障等趣味教学方式,调动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每个学员都能够成为现场故障排除的技术能手。三是学员角色互换,学员学习一定时间后,要上台进行“授课”,将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演示。教师通过学员讲课能掌握其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加强薄弱点学习。四是开展内部比武,坚持“有比赛才有竞争,有竞争才有提高”的理念,通过内部比赛,促进学员对培训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五是培训与实践结合,采取分阶段培训模式,每月集中脱产培训五天,然后返回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汇报至工作室,在下个月的培训中进行交流研讨,实现“学习—实践—疑问—学习—应用”的教学流程和实际排查、处理故障的无缝对接。“晨光工作室”每月培训4期学员,每期6-8人不等。成立三年来,培训学员79期,共5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