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师大校史看广西师大精神作者:卓然独秀2012-09-2720:40星期四晴今天下午,在全校干部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我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讲了“从广西师大校史看广西师大精神”的专题。这可看成是自2007年以来我以及我们的团队进行广西师大校史叙事研究的一次成果汇报,也是迎接80年校庆活动的一次校史校情教育。讲课的主题提纲呈现如下,但更有意思的是讲课中我细细说来的许多有趣的人以及有趣的故事。正是这些人和事,构成了广西师大80年的深厚内涵和文化积淀。广西师范大学年表•1932年在桂林雁山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6年学校以文法学院之名并入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6年起迁址南宁,1947年5月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54年7月学院迁入桂林王城办学•1976年在三里店原越南“九二学校”旧址设分部•1983年5月学院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雄心勃勃,想把广西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模范省”,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口号,欲与蒋介石一争天下。为此积极延揽人才来广西,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本省的骨干力量,于1932年在桂林良丰西林公园(又称雁山园)开办了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是广西师范高等教育的开端。•广西师专的首任校长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年仅32岁的杨东莼。杨东莼(1900-1979),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社会活动家之一。解放后历任广西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章程》对教师的要求:1.对于教育有深长的兴趣;2.对于学校有爱护之热情;3.对于同事能和衷共济;4.对于学生能以身作则;5.对于自己能自强不息;6.对于社会能公而忘私;7.对于真理能竭力拥护;8.对于人格能始终保持。•一批共产党人有领导、有计划地在青年中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使“广西师专成为除苏区外,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民主思想,实行科学教育方针,学风端正,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而薛暮桥与杨东莼、朱克靖一起,成为学校的领导核心。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和进步知识分子,为广西的教育和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1934年4月,白崇禧知道了朱笃一共产党员身份后将其“礼送出境”,杨东莼也不得不离开师专。•李任仁又邀请陈此生到广西,并嘱他再物色几位思想进步的教授。在陈此生邀请下,1935年,陈望道、马哲民、邓初民、熊得山、夏征农、祝秀侠、施复亮、马宗融、胡伊默、廖苾光等先后到了广西师专,上海作家杨潮和著名导演沈西苓也结伴而来。这些进步学者和作家后均被师专师生称为“红头教授”。同时,中共地下党员还在学校里领导进步青年组建了“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1936年6月底,广西师专被迫停办。师生们被并入广西大学,广西师专成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称法商学院)。校址在桂林。原广西师专进步力量的革命活动在广西大学继续发展。桂林师范学院:•广西省政府1941年重建广西师专,聘曾作忠筹建。曾作忠(1895~1977),获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暨南大学、大厦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教授,任云南大学教育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1年回到广西,先后任广西省立师专校长、省立桂林师院院长、国立桂林师院院长。聘请其老师林砺儒任教务长。•桂林师院是广西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抗战时期,学校曾云集了大批学术精英和文坛泰斗,名家荟萃,阵容盛极一时,成为我国大后方著名的三所师范院校之一。•桂林师范学院从成立那天起,就注意树立和培养民主办学的风气,师生关系密切。课程设置上采取师范加大学的办法,专业与学术并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与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重,同时兼顾中西古今,博采学术的精华。•1942年广西师专升格为广西省立桂林师院,19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