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阅读教学的本质发布者:汪建军查看次数:1529发布时间:2010-11-01文章来源:石槽初中对话——阅读教学的本质大荔县石槽乡初级中学汪建军摘要: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求异对话---阅读教学的本质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我走了很多弯路,也进行了很多探索,面对有些迷惘的课改实践,特别是当前,面对“形式主义”观摩教学、公开教学的恶习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了“表演”的现象,我在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表现’或‘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真诚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而不是教唆学生弄虚作假”。我们虽然“改进传授法的探索也层出不穷,但始终未出现一种兼顾学生发展全局的方略,其原因应当在于教学的根本理念没有动摇,以至于各种探索的极限是在传统教学理念范围内的教学改良,结果只是变换着传统和接受的招数,并无对教学的彻底改造”。我认为应该建立在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促成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态的出现。一、在对话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定位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内涵德国克林伯格提出,“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钟启泉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互识共识,将显得更加重要”;刘庆昌提出了“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在这些思想理论中,对话教学已经上升为一种教育精神和原则。新课程理念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最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将在对话中实现其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二、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说”的缺失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背离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突出表现就是学生主动“说”的缺失。师说生听、师问生答,即使是过去流行的“谈话法”,在一些学生讨论的“场景”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师框定的,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课堂的高度集权使学生无法获取主体地位,与阅读作为对话的本质背道而驰。在主动“说”缺失的同时,缺失的更是学生自主参与建构认知的环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要体现“对话”精神,首先应该考虑从教学中师生的直接语言“对话”着手,大力改革教学对话方式,使新方式能够包容与催生出真正的时代“对话”精神。三、以“求异”教学法的尝试为“突破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面对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局面,加上初中生自我形象意识的增强,简单的问题不屑于说;深奥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语文课好似学生的一门外语。不会表达思想,没有问题意识,语文课堂成了一潭死水。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一种不是被迫应答的,而是有自身学习需求的可说、可交流的话语?怎样才能把课堂对话权真正还给学生?我进行了语文“求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