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之——自尊自律王晓霞中国古代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道德范畴,就是礼义廉耻的“耻”,它相当于现代伦理概念中的自尊自律。其实“自尊自律”这两个词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人还常把它们挂在嘴边,但你是否真正懂得这两个词含义,是否真正做到了自尊自律?一、尊和律的意思自尊的尊有:尊严、尊敬、尊重的意思。自律的律有:约束、律己的意思。律就是约束,比如学校的约束能让我们求知成才,法律的约束能让我们的人生平安顺利,自己的约束能让我们摆脱庸俗低级。二、什么是自尊自律?克制和不作恶就是自律,俗话叫管得住自己。(管好自己)克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克制了私就是公,克制了贪就是廉,克制了懒就是勤。这就是自律。曾子(照片)是古代自律的典型,他每天都有检讨自己。但是凡事得有度,克制的过了火那就是苛刻,对人苛刻就会没有朋友,自尊也是,不能认为自己事事都不行,处处不如人,自怨自怜,陷入自卑,但也不能过分地认为自己了不起,所以自尊就是注意自己应有的尊严,把维护自己尊严化做动力,自信自强。三、著名画家徐悲鸿有一句名言:“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这句名言说明了一个简别做人道理:不要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不要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但也不能丧失气节地一味讨好别人,作贱自己,做人要有自尊。很多人都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个侮辱他的人最终的结局。就是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找到了这个曾经羞辱自己的人。起初这个人战战兢兢以为必死无疑,相反韩信根据他的一些悔改变现和能力推荐他担任了当时的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的公安局局长)。我想这个公安局长,真的要在吾日三省吾身中度日,不然再有个差错谁都不会保他了。一个人的尊严在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候,更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有自尊心,是不是有自尊的能力和智慧。如果说韩信审时度势,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打下了大半个天下,赢得了自己的自尊,保护了自己的自尊的话,那么大禹就是另个自我尊重自我保护的典型。大家都知道,大禹的父亲鲧,负命毁族,在治理黄河中,因为劳民伤财导致怨声载道而被诛杀。大禹没有因为父辈的过失蒙上阴影,而是用出色的业绩在司空的位置上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他被众人推荐,继续从事父亲未竟的疏通黄河河道的重任。大禹时刻铭记父亲的耻辱,十三年治水过程中,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没有回家看看,最终以突出的贡献成就了华夏民族伟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古人云“欲人尊己先自尊,欲人爱己先自爱。”以自尊获得他人的尊重,是智慧;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则是愚蠢。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两则典故,是教育人们做人要有尊严。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原出于《论语?颜渊》,指一句话说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来。比喻说了出口的话,难再收回。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么还要有文彩呢?」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