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目录第一节民艺学研究对象第二节民艺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民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民艺学研究对象严格意义上的民艺学,从现象上看虽不属于纯粹的艺术学,也不是民俗学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又具有这些学科相关的“艺术”和“民俗”及其他成分,应是一门以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为主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人文科学。⋯⋯我们所研究民艺学之“民艺”,并不是这些词组的缩写,从某种意义上又融合了它们的内涵,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民艺更贴近“民众艺术”,从民俗学的角度侧重“民俗艺术”,从艺术学和工艺科学的角度更体现“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和“民间技艺”的特征。⋯⋯对民艺的分类,是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基础上,⋯⋯将民艺分为八类,上篇以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分为祭祀类、娱教类、装饰类、游艺类;下篇以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分为穿戴类、起居类、生产类、用品类。一、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严格意义上的民艺学,从现象上看虽不属于纯粹的艺术学,也不是民俗学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又具有这些学科相关的“艺术”和“民俗”及其他成分,应是一门以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为主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人文科学。“民艺”的概念更能充分概括作为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和生活形态的“民间美术”,更贴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概念,研究仍然民艺当然仍然离不开民间美术和民间文化及民俗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我们提倡从多学科的视野,建立民艺学或民间美术学的学科体系。“民艺”,按字面训诂,“民”可解释为“民间”、“民众”、“平民”、“人民”;“艺”可解释为“艺术”、“技艺”、“手艺”、“工艺”等。从“民艺”一词字面的直接解释,其内涵与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相接近,但与民艺的定义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民艺”可以理解为“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民间技艺”、“民间手艺”、“民众艺术”等等。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把民艺解释为“民众的工艺”。现代日本学术界一般把民艺、民俗、民具作为三个学科并列,民艺是“民众艺术”的略称,或作为“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在欧美等国家,对民艺的研究侧重传统形态的民俗艺术、民族艺术和现代形态的通俗艺术诸门类,一些学者更注重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及现象学等学科来探究民艺的人文特质。英国学者阿伦·邓狄斯将民间艺术列入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民俗家班尼也将民间工艺列入重要学术地位,但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对民艺的关注最初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界,当时由钟敬文先生等一些民俗家在《歌谣周刊》等刊物发表一些有关“民间图画”的文章,但只限于民俗现象中的民艺品类,由于研究方向的差异,没有将民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探讨研究。五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得到空前重视的时代,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需要,民间文化与大众的、通俗的普及和宣传手段相互联系在一起,民间文艺似乎占据了文艺的正统地位,相继提出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称谓,但并没有从学术地位上将这些科学加以规范。民艺和民间美术学科的创立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从理论上确立,张道一先生曾在“中国民艺术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民艺学发想》这篇具有民艺理论建设性的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民艺的学科建设问题,并从民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及民艺的分类、成就、比较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它的学科构成。张道一先生不主张把民艺学划入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提出应建设中国式的民艺学体系,他主张研究民艺不一定先从定义出发,关键在立论上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本论文的宗旨也体现出这一原则。二、民艺的分类民艺的分类大致分三个方面:其一是艺术性的;其二是民俗性的;其三是生活性的。广泛的艺术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电影等,狭义的艺术即指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如果简单地冠以“民间”来解释民间美术,即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民俗学者认为:民间艺术是民俗多功能、多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作品也包含着深刻的民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