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情,导入新课:白板展示课本71页景观图,提出问题1:这些地区的景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学生答:气温。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二、分组活动,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71-P72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和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2、气温指,常用()表示。23、气温的测定方法有哪两种?(1)、用气象园中的______(白板展示百叶箱)(2)、用温度计时:①读一读:请读出下图一天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是、、、。②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想一想:怎样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各小组成果展示: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补充。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白板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阅读课本72页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是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2.世界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在(纬线)之间。3.观察北半球、南半球的等温线,从低纬度向高纬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规律一: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__。4.观察北半球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最明显的弯曲在哪?(__________交界处)这说明,同一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是否相同?规律二:同纬度范围内的海洋与陆地气温_________。5.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10℃等温线,会发现在亚洲陆地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原本应是1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出现了_____℃等温线,,观察这里是___________(地形区),它的海拔_______。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_______处气温较周围低。各小组交流讨论: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教师补充更正。探究二:世界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白板展示课本73页图4-10、4-11)阅读课本73页图4-10、4-11世界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气温高的是,7月气温高的是。从而得知,南北半球季节。2.北半球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存在怎样的差异?(1)北半球冬季(一月):同纬度范围内,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3(2)北半球夏季(七月):同纬度范围内,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学生对问题2提出了疑问,先由学生解答,教师在白板补充讲解。四、达标测评:1.气候最重要的两个组成要素是()A.气温和降水B.气压和风C.空气污染指数和雨D.光和热2.小明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A.10℃B.11℃C.12℃D.13℃3.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平原气温要()A.相等B.低C.高D.无法比较4.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A.1月B.7月C.8月D.2月5.“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气温的()A.日变化B.年变化C.周变化D.年较差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是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2)世界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在(纬线)之间。(3)气温的分布的最基本规律是从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