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化学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Ⅱ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白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在姓名后注明班级)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P:3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在下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酱色、水、食盐等竞制成“假酱油”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D.用硫磺燃烧产生的气体熏粉丝3.我省极度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4.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粽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D.纯净物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A.水二氧化锰B.空气高锰酸钾C.氧气水D.铁氮水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⑥②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点燃点燃点燃高温7.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气+氧气水B.碳酸钙氧化钙十二氧化碳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D.氢气+氯气氯化氢8.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l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D.术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10.某学生用量简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肯定大于8mLB.肯定小于8mLC.肯定等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11.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12.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13.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自来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下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中含有氧分子B.自来水中含有氨分子C.氮气和氧气能少量溶解在水中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14.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时,如果没确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B.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