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瓯海区豆芽生产管理技术规范一、范围本管理技术规范(下称本规范)规定了豆芽生产管理技术规范的定义、生产环境、生产设备、清洁消毒、人员要求、生产技术、产品采收、检验、运输及生产记录。本规范适用于温州市瓯海区行政区域内豆芽生产。二、豆芽的定义以黄豆或绿豆为原料,以水为培植基础,利用原料本身的营养成分培育而成的豆芽。豆芽包括子叶、下胚轴、胚芽和尾根。三、.生产环境应符合GB14881要求。1.选址与布局厂址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安全充沛,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区,建筑物、设备布局符合工艺流程要求,能够满足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存放严格分开,人流与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2.生产条件①应设置与生产相适应的清洗车间、浸豆车间、培育车间、包装车间及仓库。②生产车间地面应不渗(吸)水、防滑,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生产车间墙壁、顶棚装修应使用防水、防霉材料。装修材料应无毒无害。③应配备相应的冷藏、贮存、防蝇、防尘、防鼠、防虫、通风、照明设备。④有条件的企业附建参观通道(参观通道与生产车间应置玻璃隔离)、锅炉、办公等辅助用房。车间入口应配备流动水(净水)装置,设盥洗、更衣、鞋靴消毒设施。⑤生产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四、生产设备与豆芽接触的设备、容器及其它工具的材质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并保持清洁卫生。五、清洁消毒1.企业应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车间、容器、周转箱及其他工具进行消毒。消毒剂使用应符合GB14930.2的要求。2.洗豆与浸豆车间、培育车间、清洗脱壳预冷车间、自动包装车间、保鲜库、培育容器及周转箱等,应设有专人负责杀菌消毒,每次生产前应清洗干净,地面与墙壁用0.2%漂白粉水溶液(或3.0%石灰水澄清液,或90%的酒精与85%的磷酸按7:3比例混合)进行喷洒,再用洁净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紫外线灯杀菌消毒。应及时清理清洗脱壳预冷车间、自动包装车间、保鲜库内豆壳及地面上散落的豆芽,保持地面清洁。六、人员要求①凡患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未治愈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豆芽生产经营。②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换工作服、鞋、帽等,用流动水洗手消毒,不得戴外露饰物。七、生产技术要求1.原辅料原辅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先进先用。①黄豆应符合GB1352要求。发芽率不得低于95%,破烂豆不得超过3%。②绿豆应符合GB/T10462要求。发芽率不得低于95%,破烂豆不得超过3%。③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要求。④及添加剂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要求。2.洗豆与浸豆用清水清洗豆子,剔去虫蛀、破残、畸形、霉变、已发芽过的颗粒以及特小或瘪粒、未成熟颗粒,淘洗2遍~3遍,洗净泥沙、去除杂质。清洗后的豆子即可进行浸豆,浸豆用水量至少应达到豆子重量的2倍,黄豆浸豆时,直接用20℃~25℃清水浸泡5h~6h;绿豆浸豆时,先用75℃~80℃热水烫豆1min~3min并不停搅动,进行热力杀菌,然后迅速冲入冷水冷却,用20℃~25℃的清水浸泡3h~4h。结束浸豆时再淘洗豆子2遍~3遍,并轻轻揉搓、冲洗、漂去豆子上的黏液,及时剔除烂豆。3.培育浸后的豆子运至培育车间装入容器中进行培育,培育容器的底部应配置疏水层;然后关闭车间大门,采用人工或自动栽培系统,对培育条件进行管理控制,每隔2h~4h喷淋一次,喷淋要均匀,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湿度保持在80%以上。黄豆芽和绿豆芽的一般培育周期约6天~7天。培育人员应每天检查喷淋是否正常、观察豆芽生长情况,及时剔除烂豆。八、产品采收1.采收豆芽在培育车间生长6天~7天后,黄豆芽下胚轴长8cm~12cm、根须长3cm~5cm,绿豆芽下胚轴长6cm~10cm、根须长4cm~6cm,即可采收。将培育容器移运至清洗脱壳生产线。2.清洗利用清洗设备清洗脱壳,清洗去除95%以上豆芽种皮和部分根须。3.预冷清洗完的豆芽应移至预冷线,经0℃的水冷却3min~4min后取出。4.包装①包装材料应整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毒无害,并符合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要求。②包装豆芽在包装生产线上进行定量包装,逐袋检查封口是否完好、有无漏气,然后立即移至保鲜库。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