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1.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仁政爱民B.严刑峻法C.与时俱进D.克己复礼2.右边表格为西汉时期儒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3.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经》②《尚书》③《墨子》④《周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A.商品经济的发展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明清出现进步思潮D.专制皇权的加强5.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仁政”C.“仁义”D.“天理”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b点直接相关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2A.孟子、荀子B.董仲舒、刘彻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8.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强调实用价值D.长期领先世界9.《兰亭序》(右图),又名《兰亭集序》,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关于这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是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奔放跃动C.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结构形体严整D.既工整又活泼,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具1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音乐11.下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3A.草书B.舞蹈C.文人画D.京剧脸谱12.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自然环境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需求差异13.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楚辞B.汉赋C.宋词D.明清小说1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儒家地位逐步提高C.自然经济缓慢解体D.城市经济逐渐繁荣15.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抗击英国侵略者B.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C.领导了虎门销烟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6.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A.林则徐《四洲志》B.魏源《海国图志》C.洪仁玕《资政新篇》D.梁启超《变法通议》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