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统文化知识VIP免费

传统文化知识_第1页
1/9
传统文化知识_第2页
2/9
传统文化知识_第3页
3/9
的那达慕大会都要进行“男子三传统文化知识集锦1.春节又称“年节”。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太初历》,规定“正月为岁首”,使得年节最终定型,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2.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晚上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有的地方还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3.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在民间有剃龙头、舞龙的习俗。4.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5.腊八节俗称腊八,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喝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6.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也称为“乞巧节”和“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包括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7•重阳节又叫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8.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盘王的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十六这天,瑶族人民都要穿着节日盛装一起唱着《盘王歌》,跳着长鼓舞,来祭祀盘王。9.火把节一般在农历6月24日举行。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祜族等民族古老而又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彝族火把节。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火把节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赛马、摔跤、拔河、歌舞表演等。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的狂欢节”的美誉。“火树银花不夜天,万人篝火尽狂欢。”10.火红的凤凰花开的季节,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一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一般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11•那达慕大会,又称蒙古游戏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摔跤、赛马和射箭。12.各民族舞蹈风格迥异,热情豪迈的藏族热巴舞、妙趣横生的壮族扁担舞、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轻快飘逸的朝鲜族农乐舞、欢乐粗犷的蒙古族安代舞、稳重柔美的13.吊脚楼也叫吊楼或半边楼,是我国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和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14.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由最初的甲骨文逐步演变成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15.汉字中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古老的文字体系。到了商代后期出现了比甲骨文更规范的文字金文,金文到周代演变成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该策。李斯率人将大篆进行简化,形成小篆,到秦末,一种新的字体由小篆简化而来,笔画由圆笔变成方折,称为隶书。隶书到汉代时广为流行,《曹全碑》是汉隶的杰出代表。16.楷书是由隶书简化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也叫真书、正书人们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楷书到了唐代才真正完善,到达顶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称为唐代楷书四大家。17.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快速。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发挥到了极致,称为“狂草”。18.甲骨文最初多为象形字和指事字。表现自然界各种事物形状的字叫象形字。例如“月、雨、龟、鱼、衣”等字。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等。19.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组合成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这种字就是会意字。如“明”“鲜”“解”“从”“众”“森”“林”等。20.汉字当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即形旁,声即声旁。例如“铜”,“钅”是形旁,表示“铜”是一种金属;“同”是声旁,表示“铜”的读音。又如“财”,“贝”是形旁,表示货币;“才”表示读音。21.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王懿荣,他是清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和文物鉴赏家。22.木偶戏也叫傀儡戏,是一种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西汉时出现,在唐宋时就进入了成熟期,明清则遍布全国。23.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比较著名的产地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等。—说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是春秋战国时一个叫墨翟的人发明的。25.泥塑是我国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和广东潮州大吴泥塑较为有名。泥人张是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统文化知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