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类文章阅读一、记叙文常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2、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参考《走一步,再走一步》)3、记叙文叙述方式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记叙文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某物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以某人的思想感情或其发展变化为线索。5、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作用: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的角度直接与读者对话或者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2)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其中包括:①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②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B、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是对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作的描写。③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场景的描写。(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4)议论:表明作者观点,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5)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两种。7、记叙文的中心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2)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起来;(3)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串联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加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4)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8、记叙文考点(1)理解文章标题;(2)分析人物形象;(3)领会主旨;(4)概括文章内容(5)梳理情节;(6)词句赏析;(7)写作手法探究;(8)段落作用;(9)拓展延伸一、散文常识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2、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和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展开)3、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写景散文(4)哲理散文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