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电子教案——(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学科:语文班级:二(9)班授课人:李明玉时间:2014年11月27日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做常规性预习笔记,搜集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写过的诗歌。2、老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诗歌《回乡偶书》。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预学情境导入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目标任务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2、结合注释、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歌讲的是什么内容,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爱家乡的情感?互学合作探究自由读诗对照目标任务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一、集体汇报交流。1、个别读——正音——齐读交流点拨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二、品析诗句深悟诗情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三、熟读成诵,进入诗境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2、配乐练习读。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四、书写指导:音客客:中间不要写成“文”。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学生自己把这几个生字各写一个,小组检查。评学评价拓展拓展延伸,自学古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回乡偶书》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练测反馈学生自己写书上田字格里的剩下的没写的汉字。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诗歌《赠汪伦》。三学小预情境导入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组目标教学法流程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学目标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2、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地。.互学合作探究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由学习,后小组交流。交流点拨一、初读诗歌,理解诗意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2、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3、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4、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二、背诵诗歌,再悟诗情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