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魏源李鸿章康有为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体会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西学东渐器物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不断探求强国之路程颐1033-1107程颢1032-1085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苦读经书,不过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一一..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问题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传统的华夷文化观:天朝上国贵华夏贱夷狄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材料四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中国中心论”思考:思考:四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级的什么观四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级的什么观念?说明了什么问题?念?说明了什么问题?“贵华夏,贱夷狄”“夜郎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说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美国联邦宪法英国议会开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传统的华夷观开始改变,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一:开眼看世界(开启向西方学习之端)(一):背景1.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民族危机加深。3.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比较项目人物林则徐魏源活动代表书籍主要观点影响主持禁烟,设译馆、翻译或编译外国书报编写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了解、研究世界情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消极: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处方一:开眼看世界材料三:战争以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