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第二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A.所有触犯法津的公民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D.伤害主人的奴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是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答案:B2.(2011·华东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图是第28届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举办国是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A.中国B.英国C.希腊D.罗马解析: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是希腊。答案:C3.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解析:上述法律的制定缓解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且公元前4、5世纪,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答案:B4.(2011·江苏南京统考)《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解析:由“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可知罗马已经进入了帝国时代,罗马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可知罗马法不断充实。答案:A5.在公元11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范围内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古罗马法律保护的是自由民(题目中的商人)的利益,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庭审理此案,使无赖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帝国的稳定。材料中“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等信息表明,当时罗马法律通行于帝国范围内。答案:D6.“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故选C项。答案:C7.(2011·深圳模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①代表英国出访中国②委任获胜党领袖为首相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由题干可知此时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重大政策、任免阁臣等英王不再过问,应属首相、议会的职权。但英王又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能在形式上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对内委任获胜党领袖为首相。答案:A8.右图为《新首相来了》的漫画。下列关于英国首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民直选B.议会选举C.议会多数党领袖D.国王任命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英国首相要经议会选举,国王任命,并非选民直选。答案:A9.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人民起义不断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信息表明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答案:C10.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了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