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图是15世纪哥伦布远航的帆船,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该船出航的目的是探索新航路②反映出西方造船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③该船有可能是在进行环球航行④该船远航的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从题干和图片信息中可知该船是在15世纪末欧洲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出现的,①正确;该船的风帆设计体现了西方造船技术的进步,②正确;风帆上的十字架表明该船远航传播基督教的目的,④正确;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是在16世纪,③错误。【答案】D2.(2009年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史学界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或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学说”D.找到了“无主地”【解析】对欧洲殖民者而言,美洲是块“无主”土地,他们最先“发现”了美洲,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答案】D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工业革命的推广【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殖民活动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使人类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答案】A4.下图是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500多年前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作用的理解。“转折”应立足于人类社会去考虑,A、D两项特指欧洲,C项特指社会形态,此时尚未出现。【答案】B5.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帝国,获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16世纪初期,西班牙率先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建立起殖民帝国,并掠夺了大量财富。西班牙殖民者掠夺的财富大多被挥霍消费,而没有转化为资本,A、C项说法不成立;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6.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扩大促使工业革命的发生,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答案】C7.根据下列两幅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一反映了达·迦马到达印度的历史事件,图二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②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不计成本,耗资巨大③图一属于殖民扩张活动,图二属于贡赐关系的外交活动④造成两者区别的根源在于东西方的经济形态存在巨大差异A.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由“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可知①错误;由新航路开辟的性质、影响和郑和下西洋的性质、影响可知②③正确;两者区别的根源在于东西方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别,④正确。【答案】A8.(2009年南京市二模)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解析】本题解题突破口是对“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的理解,其含义指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而需要常在发明前。在棉纺织业中,由于飞梭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