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组教研沙龙活动主题:书香满校园享受读书乐——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持人发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见,扩大学生知识面,实施“课外阅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是目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书多了,但孩子们基本不读书了,上网、看电视、做作业占用了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教师与家长读书的也很少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去读课外书?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书香满校园享受读书乐请各位老师就“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来谈谈自己的真知卓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剂强心针,它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这是课外阅读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1、借助故事诱发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2、树立榜样激励读我利用课内的教学资源,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当讲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后,学生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借机向学生介绍,幼年的周恩来志向远大,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刹那间,名人走近学生,榜样的力量在学生的心里慢慢生成。学习完《奇怪的大石头》后,童年时代的李四光聪明好学,善于观察和动脑,勤问好做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学生们。此时,学生深深地懂得: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名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下定决心,博览群书的愿望已成为学生阅读的原动力。3、推荐好书引领读我们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其次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对充满童趣的图画和文字感兴趣的特点,我选择有精彩画面和曲折情节的书推荐给学生看。《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集幽默、快乐、勇敢、宽容……于一体,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全方位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爱看!当我给学生讲完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时,学生就拉着我问这问那,非自己买来看不可。学生被书深深地吸引,就会满腔热情地去阅读。4、创设条件促进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难,难的是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