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互动环境是每个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它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无形中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感知和思维都建立在具体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就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何让环境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呢?首先,是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关注点。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假如能及时让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就会为他们提供很大程度上的认知发展,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营造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其次,要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引导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动。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注重创设色彩鲜艳,富有情境性的环境,考虑到教室空间的局限性,我们利用墙面与地面的有效组合,让幼儿能在墙面上操作材料,也使操作后的结果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墙面上,更直接地体验成功感。再次,创造动态的主题环境,让环境与幼儿积极“对话。”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丰富与变化。皮亚杰理论主张教育环境创设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适合不同逻辑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把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内在要求,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环境创设。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材料的渐进性、层次性,并基于本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围绕主题投放相应材料。最后,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纲要》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幼儿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机,形成有效互动。教师、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不应是“传授灌输”或“放任自流”的模式。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于表面,常常无法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助”幼儿一臂之力,可以通过直接性、间接性、观察性和总结反馈性,适当指导、点拨,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地在环境中探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