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四小语文阅读教学经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朵最令人关注的浪花,它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阅读”。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阅读传统和丰富的阅读经验的民族,古往今来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阅读,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我们的学生,如果能经常地阅读、大量阅读,读好那些好文章,那么对于学生今后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探索省时高效的语文教改之路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组织语文教师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现在我们的老师努力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们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每周增设一节写字课,每天循环听写生字;扩大积累——坚持每天阅读课外读物20分钟,每周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训练能力——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教师从阅读理解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坚持写日记,每周不少于3篇,每天睡觉前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坚持每天演讲不少于1分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二、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我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学校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诵读表演、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第三,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第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